“静”享安全,科普健康一:再识药物外渗/渗出

发布时间: 2024-05-18 08:11:46    责任编辑:华人策略化网站     浏览:

  

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常用、最直接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疾病预防、治疗及挽救患者生命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据统计,“全球超60%的急症患者需要使用静脉导管进行静脉治疗”。

  

  

 

  静脉治疗在为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有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静脉导管渗出/外渗就是其中并发症之一。据国内文献报道,药物外渗发生率为0.4% -21%[1-2],国外报道的数据为 0.1%-11%[3]。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输液外渗有多可怕!

  

  患者一旦出现药物外渗,轻者皮肤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情况,严重者皮肤组织会发生溃疡/坏死,甚至损伤神经、关节,继而出现功能性障碍或截肢等不良结局。

  作为一名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难免会遇到静脉输液外渗的问题,让我们再认识一下输液外渗的相关知识。

  

  • 再识药物渗出/外渗

 

  1、药物渗出( infiltration) :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2、药物外渗( extravasation) :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 输液外渗的分级及分期

 

  输液外渗的分级: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2.5cm(1英寸),皮肤冰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直径在2.5~15cm(1~6英寸)之间,皮肤冰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的最小处直径>15cm(6英寸),皮肤冰凉,轻到中度程度的疼痛,可能有麻木感;

  4级:皮肤发白,半透明状,皮肤紧绷,有渗出,可凹性水肿,皮肤有变色,有瘀伤,肿胀,水肿范围最小处直径>15cm(6英寸),循环障碍,中到重度疼痛,任何容量血制品、刺激性、腐蚀性、细胞毒性液体的渗出或外渗。

  外渗性损伤分期:

  Ⅰ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局部皮肤红润、肿胀、发热、刺痛、无水疱和坏死;

  Ⅱ期(静脉炎性反应期):局部皮下组织出血或水疱形成,水疱破溃组织苍白形成浅表溃疡;

  Ⅲ期(组织坏死期): 局部皮肤变性坏死、黑痂、深部溃疡肌腱、血管、神经外露或伴有感染。

  

  • 药物渗出/外渗的风险因素

 

  风险一:与患者年龄、认知、沟通障碍、疾病相关

  幼儿哭闹、不配合、血管较细不易显露,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输液过程中幼儿好动,输液部位难以固定易发生外渗;老年人血管硬化或脆性大,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流缓慢,起始局部药物浓度相对高,刺激作用增强;

  风险二:机械原因

  置入部位不合适;导管的型号;置管技术和经验;固定不充分;其他相关因素,如首次置管失败后的后续导管置入,重复进行穿刺,可能会到导致药物从穿刺点外渗或渗出。

  风险三:与药物性质、药物输注速度相关

  1、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胺碘酮、肾上腺素;

  2、血管刺激性药物:葡萄糖酸钙、氯化钙、氯化钾;

  3、高渗性药物:20%甘露醇、50%葡萄糖、脂肪乳、造影剂;

  4、强酸强碱性药物:碳酸氢钠;

  5、化疗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紫杉醇、长春新碱

  快速大量注射是渗出与外渗发生的高危因素,药物外渗发生率与输液时间成正比,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

  风险四:与通路、穿刺部位、穿刺技术、输液工具选择相关

  1、导管直径为 20G 的 PVC 发生渗出与外渗的机会大约是24G的两倍;

  2、在同一解剖区域内 PVC 置入的尝试次数、给药的数量以及每天输注溶液的数量与渗出外渗密切相关,如首次置管失败后的后续导管置入,重复进行穿刺,可能会到导致药物从穿刺点外渗或渗出;

  3、不良的固定装置为导管移位的根本原因;

  4、放置套管后的第一个 24 小时内发生渗出或外渗,是对位置和置入技术和经验不足而导致;

  5、15-30°角穿刺、导管在静脉内长度超过65% 的导管留置时间更长;

  6、血管条件(外周静脉导管) :穿刺部位选择:手背、手腕、肘窝; 静脉条件差,如管径细、弹性差、脆弱的静脉 ;肥胖使静脉从外观和触诊上变得模糊不清 ;反复多次静脉穿刺 ;既往使用低PH值和发疱性药物治疗 ;由于淋巴结清扫、淋巴水肿、肢体摘除或者其他情况,可用性静脉受限。

  7、血管通路工具使用

  1)在插入前或插入过程中,中心静脉导管被无意损伤 ;

  2)置管时导管未端未在静脉系统内,可能是无意中放置在胸膜腔,而不是上

  腔静脉

  3)怀疑有夹闭综合征,当导管在锁骨和第一肋骨之间被挤压时,产生夹闭综

  合征;

  4)导管尖端出现纤维蛋白鞘或血栓时,外渗的风验也会增加;

  5)如果无损伤针头过短或病人的移动导致无损伤针头滑出会增加药物外渗的 风脸。

  在医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护理人员不断学习,科学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的风险是安全用药的根本;不断提高静脉治疗技能,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向患者和家属做好宣教,共同制定静脉治疗方案是安全用药的关键。合理使用静脉治疗,防止其并发症需要大家积极倡导和普及科普知识,保障医疗安全和大众健康。